檢視圖片 

1.出自李昉 太平廣記

《宋太祖嘗面許張融為司徒長史,敕竟不出,融乘一馬甚瘦。上曰:「卿馬何瘦,給粟多少?」融曰��「日給一石。」上曰:「何瘦如此?」融曰:「臣許而不與。」明日即除長史。》

翻譯

宋太祖曾經當面答應升張融擔任司徒長史的官,但是派令卻遲遲沒下來;張融就騎著一匹很瘦的馬來見皇上(宋太祖),皇上見了就問:「你的馬為什麼這麼瘦,給它吃多少食物?」張融回答:「每天給一石。」皇上再問:「那為什麼還這麼瘦?張融說:「因為我只答應給,但沒卻沒真的給啊。」。第二天(張融)升任司徒長史的派令就下來了。

2. 沈括 夢溪筆談● 異事

《嘉祐中,揚州有一珠,甚大,天晦多見。初出於天長縣陂澤中,後轉入甓社湖,又後乃在新開湖中,凡十餘處,居民行人常常見之。余友人書齋在湖上,一夜忽見其珠,甚近。初微開其房,光自吻中出。如橫一金線。俄頃忽張殼,其大如半席,殼中白光如銀,珠大如拳,爛然不可正視。十餘裏間林木皆有影,如初日所照;遠處但見天赤如野火;倏然遠去,其行如飛;浮於波中,杳杳如日。古有明月之珠,此珠色不類月,熒熒有芒焰,殆類日光。崔伯易嘗為《明珠賦》。伯易,高郵人,蓋常見之。近歳不復出,不知所往。樊良鎮正當珠往來處,行人至此,往往維船數宵以待現,名其亭為「玩珠」。》

翻譯

嘉祐年間,揚州有一顆活的明珠,很大,常常在天色晦暗(夜晚)的時候出現。最早出現在天長縣湖澤之中,後來移轉到甓社湖,然後又出現在新開湖中,前後出現在十幾個地方,當地的居民和路過的行人經常看見它。我的一位朋友的書房就在湖上面,某一晚忽然看見這顆明珠,距離很近。起初稍稍張開它的殼,光線從口中射出來,就好像一條金色的橫線。一會兒忽然把殼張開,有半張坐席那麼大,蚌殼發出銀白色的光,裡面的明珠有拳頭那麼大,發出強烈的亮光叫人無法直視它。附近十幾里的林木映出現出樹影,就好像被早晨的太陽照到一樣;遠處的天空紅得像野火在燒;很快的就遠去了,速度之快有飛鳥;它漂浮在水波之中,遠看很像太陽。古代有很像明月的寶珠,但是這顆明珠的顏色不像月光,光輝閃爍還芒焰,很像陽光。崔伯易曾寫《明珠賦》。崔伯易,是高郵人,常常看見它。這幾年不再出現,不知道何處去了。樊良鎮正好在明珠經常往來的地方,路過的行人到這裡,常常會將船停下來幾晚等待它的出現,岸邊的涼亭,被取名叫「玩珠」。

3.<明齋小識>()

《彭文宗歲試,一生酒醉,亭午以白卷呈,言「病久不願作秀才,請除名。」言畢,嘔吐於堂,彭為溫語申慰。對曰:「功名事小,性命事大。」堅不歸號。復諭教官贊助之,狂醉弗能搦管,遂扶出,命遲明補考焉。

記昔某文宗批一白卷曰:「皓月當空,一塵不染,何吝教乃爾?請歸農罷!」視此,覺澆漓仁厚,相懸天壤。》

翻譯

姓學政主持歲試,有一位考生酒醉,在中午時繳了空白的試卷,說道:「長期生病,不願意再當秀才,請把我除名吧。」說完,就在考堂上嘔吐了,學政用好言好語安慰他。(酒醉考生)回答:「功名事小,性命事大。」堅持不肯回到座位上。(學政)又叫教官過去幫忙他(酒醉考生),考生太醉了不能執筆,只好叫人扶他出去,叫他明早在來補考。

還記得以前某一個學政在一個空白的試卷上批寫:「(您的考卷就好比)皎潔的月亮在天空,一點灰塵都沒有,為什麼如此吝於賜教?(既然這樣)就請您回去耕田吧!」。

兩相對照,發現人情淡薄和仁厚,差別實在太懸殊了(就像天和地的差距)

註釋:

(1)文宗:明、清時期稱提學、學政為文宗。

(2) 歲試() 明代提學官和清代學政,每年對所屬府、州、縣生員、廩生舉行的考試。分別優劣,酌定賞罰。凡府、州、縣的生員、增生、廩生皆須應歲考。

(3) 遲明: 黎明,天快亮的时候。

(4) 澆漓: 人情、風俗淡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umming60 的頭像
    cumming60

    cumming60

    cumming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